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WRC • 要闻】打赢两线战役,助力复工复产 它们用“钢筋铁骨”筑起科技长城,为生产保驾护航!

时间: 2020-03-01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对进一步加强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复产提出明确要求。中国科协积极响应,把统筹科学防疫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继续做好科学防疫和应急科普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和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助力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疫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科协改革进行时”将为您陆续刊发相关案例,敬请关注!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挑战,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


疫情笼罩之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成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迫任务。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协先后多次发出《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 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等相关倡议,并在做好科学防疫和应急科普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和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助力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疫后发展。


作为凝聚机器人及智能科技企业的专业化平台,中国电子学会自2月2日复工以来,积极响应号召,有序开展2020世界机器人大会等各项筹备工作。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及时发布《凝聚你我 科技战“疫”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倡议,得到130家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同时联合28家投融资机构,针对疫情防控情况,在“投创之星”项目征集活动中增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产融项目类目,并同步开展《机器人技术支撑服务复工复产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搭建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的综合型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充分发挥大会国际化的平台优势,与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机器人国际机构取得联系,并组建由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神州大地春意萌,复工复产在行动。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新松、京东、达闼等诸多机器人及智能科技企业相继复工复产,铆足劲儿争分夺秒加油干的热闹景象正铺陈开来——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的声音再次响起;生产线上,操作机器的轰鸣声响此起彼伏;工厂里,口罩下的奋斗者用拼搏点亮特殊时期的生产线……此前,仿佛被按下“暂停键”的每座城市重新开始运转。在这场与疫情的搏击中,机器人及智能科技企业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纷纷立足工作岗位,努力研发抗击疫情所需的相关技术,将科技成果运用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方、第一线,在解决实际难题中成就科技价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科技力量。


用科技为口罩生产保驾护航


疫情当前,口罩成为全民抢购的热门产品,也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门槛。


       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口罩的需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迅速集结沈阳、上海两大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紧急成立由技术骨干组成的口罩生产线攻关项目小组,经过多次连续24小时奋战,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平面型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及全自动折叠型医用口罩生产线。“虽然无法投奔一线,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场全民战‘疫’制造出更多的‘盔甲’”。位于上海的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杨跞如是说。


       同样为口罩厂家排忧解难的,还有来自新时达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们当中,有积极为口罩等紧缺物资厂家提供物资与解决方案的,有排除各种困难积极复工复产落实各项物资保障的,还有不能正式复工但依然坚持在家做好本职工作的……


       除武汉基地外,格力集团也在陆续复工,加紧生产口罩生产设备等一系列抗击疫情的产品,用科技的力量为口罩生产保驾护航。


用承诺奏响物资保障最强音


非常之时,非常之责。近些天来,积极复工复产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疫情肆虐,现在国家急需红外测温镜头,这已经不是一个公司的小事,而是整个国家的大事。”1月23日,舜宇光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工作群发出了这样一条复工信息,不一会儿,员工纷纷响应,群内很快被“收到”二字刷屏。截至目前,该测温镜头产量已超同期3倍,所有产品已全部投入到防疫一线。


节卡体温管理机器人一秒即可完成体温快速筛查,在精确测量人体体温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特殊时期,能为各行各业赋能增效保驾护航,我们觉得特别荣幸。”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经过技术部门的艰苦奋战,荷福人工智能集团迅速研发出人工智能驱动区块链技术,并推出“AI疫情防控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在北京、长沙、苏州等地的项目工地广泛应用。


“现在完成的每一笔医疗器械的订单,都是治病救人的订单,我们很自豪。”作为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生产商,SMC(中国)有限公司在春节期间接到医用空压机、呼吸机、CT机、血液分析仪等设备订单后,紧急抽调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确保将医疗设备尽早运送到抗“疫”一线。


在猎豹移动公司员工小婷拍摄的vlog视频中,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红外测温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可以说是相当亮眼。这款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手持体温枪的操作,实现“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操作,测温数据可实时传输后端管理平台,一旦发现高热对象,系统将自动报警,有着比人工测温更高的效率。小婷说,它还有一项“黑科技”功能,那就是监督人们戴口罩,一旦发现未佩戴口罩的人员,它还会自动发出警告。


同样奋战在复工复产第一线的还有华中数控集团。除夕夜,在接到总部命令后,佛山华数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带领骨干员工,一天内组建起30余人组成的采购、生产、技术服务和质检队伍,三天内建立了数条“红外热成像智能人体测温系统”生产线,员工复工率达到80%以上。目前,日生产能力已超100台套,设备已在全国各地的火车站、机场、关口、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投入使用。


疫情期间,正是他们用“绝不停产、加快生产”的集体承诺,奏响了物资保障的最强音。


用提高产能补回失去的时间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疫情耽误了开工,一定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春节刚过,我们就火速在线复工,政府、园区、企业等来自各方面的咨询电话不断,订单一个比一个急。”星逻智能总经理王海滨口中的订单,便是公司研发的无人机全自动运营系统。王海滨介绍说,疫情期间,无人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意识”,忙着巡街喊话,监督大家戴口罩。飞累了,还会“回家”充电,休息片刻继续上班,实现了全程地面无人战“疫”。


刚复工, 达闼科技的车间生产线就已经高速运行。“目前手头上有1000多个订单,特殊时期要每天紧盯工厂,出货一台发一台。”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兵说,一群特殊的“达闼人”已经奋战在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的抗“疫”一线,这些云端护理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正在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这些天,企业确实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机器人企业所要走的道路,也看到了机器人应用的广阔前景。”谈及公司的未来,汪兵很有底气。


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言,中国经济巨轮无惧风雨,破浪前行,实现了新跨越,站上了新起点。“新的一年,我们还将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奔波点亮生活的色彩


披星戴月,火力全开。疫情期间,在空空荡荡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可爱的“骑士”,他们匆匆驶过的身影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京东物流北京亦庄智配中心营业部是京东物流在北京最大的配送站,管理者是一位“90后”的退伍军人孙岚嵩。“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站有好几个配送员都找到我,说想申请去武汉分部进行支援,听到这些我真的很感动。”


全民宅家抗“疫”期间,有则段子调侃说,要远离朋友圈步数最多的那个人。但对于来自京东集团的郭宁来说,占据排行榜首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疫情发生以来,郭宁始终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说,“最近我给地坛医院送了一张折叠床,虽然素不相识,但我能从客户购买的快递中感受到他们工作很辛苦。”


除了快递小哥,近期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卖员”穿梭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多个社区,它们就是来自美团的无人配送车。据悉,这是美团近日宣布的“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落地场景之一,通过无人车和室内机器人在公开道路、封闭园区及室内楼宇等场景内开展配送服务,最大限度降低人际接触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更安全地满足用户特殊时期的生活需求。“实施封闭式管理后,我就没出过小区,买菜、买水果等全在网上进行。无人车既送来了生活物资,也避免了人跟人的接触,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家住顺义某小区的秦先生表示。


在方舱医院火速上岗的擎朗智能送餐机器人本事也不小,它可以依靠室内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全自主定位导航,并自主规划运行路径,实现巡航多点配送。据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擎朗智能已在湖北省驰援多家医院及隔离点为感染或隔离人员提供送餐、送药、送水等基础配送服务。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放眼全国上下,走遍大江南北,当一个个“逆行而上”的英雄拼尽全力,当一群群“努力拼搏”的普通人奋力前行,当一个个“平凡如你我”的中国人激荡起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我们还有什么鸿沟不可跨越?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就是科技企业的集结号。正如媒体报道中所提到的,“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不会改变经济增长趋势,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旧稳固。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中国制造业整体自动化水平早已大大提升,抗风险和修复能力大大增强。在党委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重新焕发活力,一定能够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来源:科协改革进行时)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大会官方微信

获取有关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最新动态

中国电子学会 ©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2041980号-10